中藥參家族:人參、紅參、西洋參、黨參、太子參、沙參、丹參

1、​人參–補虛第一參

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。古時候用的都是野生的山參,現在多是人參的人工栽培。它味甘、微苦,性微溫。具有補氣固脫,健脾益肺,寧心益智,養血生津的功效。主治大病、久病、失血、脫液所致元氣欲脫,神疲脈微。對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,驚悸健忘,體虛多汗也有效果。但實熱、正氣不虛者不適宜服用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2、紅參——陰盛陽虛者的首選補品

把新鮮的人參上鍋蒸透,顏色由白變紅,質地也變成角質化後,就是我們所說的紅參。由於經過了熟製,除了具有補元氣、生津安神這些人參都有的作用外,其藥性更溫、火力更大、勁更足、功效也更持久,其補陽氣、養氣血的功效自然也就非凡了。凡有面色蒼白暗淡、手腳冰涼等陽虛症狀者,都可選用紅參進補。但陰虛火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紅參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3、西洋參——清熱養陰生津止渴

西洋參與人參皆能補虛,不過西洋參是舶來品。西洋參與人參雖然形同但藥效卻不同,比人參偏溫,其味甘中帶微苦,溫能補陽散寒,苦能燥濕,濕傷陽。因此,燥濕也有助陽的作用。西洋參性涼,涼能清熱,甘涼相合,既能清熱養陰,又能​​生津止渴。所以,歸納起來,人參補氣,偏於助陽;西洋參補氣,偏於養陰。西洋參茶適合於年齡較大,久病體虛的老年人以及容易受風寒,著涼感冒的虛性體質人群。年輕體壯和容易動氣發脾氣的人,都是因為氣血過旺所導致的,就不適宜飲用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4、黨參——補氣補血全能幹

黨參是桔梗科植物黨參的根,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,尤擅補肺氣、治肺虛,可用於各種氣虛不足者,疲乏無力、四肢無力、食慾不振、大便稀軟、容易感冒的人也適合服用黨參。現代研究認為黨參富含皂甙、黏液和微量生物鹼等多種化學成分,具有補血、補氣治療貧血,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。能擴張周圍血管而降低血壓,又可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;有調節胃腸運動、抗潰瘍、抑制胃酸分泌、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5、太子參——藥性穩定補氣不上火

太子參是石竹科植物,又名孩子參、童參。太子參入藥部位為乾燥塊根,味甘微苦。它具有益氣健脾,生津潤肺之功效。常用於脾虛體倦,食慾不振,病後虛弱,氣陰不足,自汗口渴,肺燥乾咳。相對於人參、紅參、黨參而言,太子參的補氣力量並不是很強,但是太子參沒有過多的燥性,不會引起上火等問題,因此尤其適合氣虛且易上火者使用。它還可以提高免疫功能,既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防禦,又能增強人體的代謝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6、沙參——養陰清肺化痰止咳

沙參以根入藥,有南沙參和北沙參之分,雖然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,但是功效上很接近。明代以前所用沙參即今之南沙參,是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的根;北沙參是傘科植物珊瑚菜的根,因產於北方沿海沙地,故名北沙參。南沙參最早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,「除寒熱,補中,益肺氣,久服利人」,現代中藥學認為其可養肺胃之陰,兼有一定的祛痰止咳作用。北沙參《本草從新》記載,專補肺陰,清肺火,治療久咳肺痿。現代中藥學認為其清養肺胃氣陰為主,具有止咳生津的作用。也就是說北沙參適用於肺氣陰不足久咳不癒者;南沙參適用於外感熱病後咽喉乾痛者。

中药参家族: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沙参、丹参

7、丹參——心腦血管良藥

丹參是活血祛瘀良藥,《本草備要》認為丹參「氣平而降」,入心與心包經,既活血又養血,「瘀去而新生」,調經除煩。臨床多用於心血管疾病,用丹參做成的製劑特別多,常見的有丹參滴丸、複方丹參片等。丹參適用於胸痺心痛、脘腹脅痛、癓瘕積聚、熱痺疼痛、心煩不眠、月經不調、痛經閉經、產後瘀滯腹痛、瘡瘍腫毒及跌打損傷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