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:「父母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導師!」
孩子從出生最開始接觸的人群就是自己的父母,從無知到懵懂,孩子的變化都是來源於父母的言行舉止,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,成就了孩子最初具備的性格。
最近有家長都和我抱怨:「自己孩子才上小學就出現了很多問題。以前在家裡很聰明的,還很開朗。現在去了學校變得沉默寡言了。」
也有家長抱怨:“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學無術,簡直變得不可理喻,老師的話都不聽,我們父母很是頭疼。”
其實,孩子的後期變化,都來源於最初的性格形成,需要我們父母耐心的額引導和教育。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句話,只要家長讓孩子在小學的時候,真正的明白下面的四句話,他的一生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變化。
孩子,記得給你幫助的人說聲「謝謝」!
當代的孩子在家庭裡就像少爺一樣,爺爺奶奶寵溺著,姥姥姥爺愛護著,是父母的心頭肉,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受了委屈。
孩子們在家裡總是養尊處優,很自然的享受著長輩們給自己帶來的愛護,享受著只屬於他們的特權。更是優勝者,許多孩子在家裡還是衣來張口,飯來伸手;就連衣服都還要家長穿。
其實,這些寵溺的做法是不對的,特別是對於孩子們的成長。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們越來越自私、任性,甚至會讓孩子內心產生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心態,最後都會造就一個無用之人。
所以,一定要讓孩子們知道: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最親近的人,沒有人是有義務的去容忍你,包容你。在別人幫助你的時候,一定要學會說“謝謝”。這是你對別人的尊重,更是體現自己的教養。否則,沒人願意會幫助你第二次。
孩子,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做兩件事:必須要做的,和自己想做的。
現在的孩子抱怨最多的就是:
「上學最不好玩了,我不想去。」
「今天這麼多作業,我都沒時間去玩了。」
「這個週末又泡湯了,還要去補習班學英語。」
… …
這些都是圍繞在每個父母耳邊的各種抱怨,其實都是父母們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所致。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逆向思維,讓他們明白不是沒有時間去玩,他們只是需要把必須完成的作業完成的又快又好,反而就會有很多的時間去玩了。
父母也可以用自己的做比喻,我們作為大人,只有在完成了上班,努力掙錢了,才能夠輕鬆的帶著家人去旅遊。如果父母沒有完成自己該做的工作,可能連飯都吃不上。
孩子,要學會在課上積極舉手呀!
曾經有位母親給我留言:「我家孩子其實蠻聰明的,就是不愛說話,不會表現自己。目前都上四年級了,朋友卻很少,老師也很少關注他。再這樣發展下去,我們作為父母的真的好擔心!」
其實,這位母親的擔憂或許在許多父母內心都出現過,只是有的孩子已經克服了,有的孩子卻沒能改變。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作為父母的去爭取引導,讓孩子明白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,我們要善於表現自己。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同學以及老師的關注,才能讓自己更自信,在未來才能扛得住挫折。
許多優秀的孩子雖有聰明的頭腦,最後卻沒能成功,就是因為缺少突破自己的勇氣。我們作為父母,就要幫助孩子邁出第一步,讓他們客服自己內心的恐懼,鼓勵孩子在課上舉手發言。孩子開朗了,愛表達了,才能更加自信,學習才能上得去。
孩子,要輸得起!
俗話說得好:「輸不起的人,永遠也贏不了!」
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受到的鼓勵,很少有人批評他,無意識的成就了一種「賞識教育」。
其實,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是不利的,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好勝心極強的人。人生總會有失敗,孩子從小接觸到都是鼓勵教育,長大後接觸的第一次失敗,將是對他的致命一擊。
所以,請記得告訴孩子:人生不只是有成功,還會有失敗;只有正面失敗,才能完成最完美的蛻變,最後走向成功。一個堅強的孩子,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,要學會輸得起!